研學旅行和動物研學
研學旅行:所謂“行勝于言,實踐出真知”,研學旅行作為中國古代傳統(tǒng)游學這一教育理念和人文精神在現(xiàn)代繼承和發(fā)展的一種教育教學新形勢。因為“研學”是“讀萬卷書”,“旅行”就是“行萬里路”,研學旅行是廣大青少年學生學習和成長理想的不可或缺的教育方式,絕非虛言妄語。
動物研學:是從自然教育中分離出來的一個新型旅游類目。動物園是動物研學的活動場所,在這個小型的生態(tài)系統(tǒng),基于每個孩子都有動物情結,喜歡動物是他們的天性,動物研學可以說是通過獨特的方式,豐富了孩子與自然之間的聯(lián)系,加強孩子與自然的真正接觸和親熟感,矯正孩子被手機等電子產(chǎn)品綁架過于“宅”的問題,成為自然教育與研學旅行的重要組成部分。
動物研學的影響:動物研學課程讓孩子深入了解動物、增進對動物習性的認知,并促進孩子主動探究、增進實踐能力。通過寓教于樂的科普體驗課程,開拓孩子們的思維和視野,提升觀察力、動手能力,這樣學習更有趣。
同時,友善動物關系對塑造孩子健全的人格及個體的發(fā)展,也有意想不到的良好作用,能夠一定程度上提升他們觀察、分析、解決問題的能力。這種教學模式既有利于孩子了解動物,又包含著德智體美勞育諸多內(nèi)容,對于促進人與動物的關系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,因而受到學校、老師、家長的共同推崇。
動物研學課程
這種做法并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動物研學,對于學生而言,他們覺得只是近距離地看見動物而已,一知半解,不夠勁;對于學校及老師來說,只覺得是帶孩子集體逛動物園,還不如看動畫片或者《人與自然》紀錄片;作為孩子的家長,覺得在這個過程中,孩子對動物知識了解不夠、受教育不足、啟發(fā)性不大,難以達到研學旅行之目的和要求。一圈逛下來,費時費力費錢不說,孩子、學校、老師、家長還都不太滿意。
孩子們通過把自己“擬動物化”,把動物“擬人化”,自設情景。這種模式成為自然教育研學當中極受孩子們歡迎的課程。
動物研學旅行的體驗類型
1、傳統(tǒng)的生動擬定動物行為展示——講解體驗為主
通過飼養(yǎng)員的講解展示動物如何“上班”,讓孩子們在投喂過程中了解動物如何與人互動,有機鏈接動物相關的音樂、舞蹈、詩歌、小說及電影、電視,使課程更有文化性、趣味性、創(chuàng)造性。
生活在城市里的孩子,各個都忙于學業(yè),對于動物的認識也只限于大量的圖片和屏幕上的認識,和動物之間缺乏直接、真切的接觸,缺乏對動物的感受和想象力,生活經(jīng)驗也愈加有限。因此,給動物喂食就顯得多么重要和有意義了,近距離接觸,才能感受動物的真實可愛之處,才能有更多的感受內(nèi)化到內(nèi)心深處,永不忘記。
2、多元化的動物角色扮演場景設定
萌寵+樂園簡直是孩子的玩樂天堂,圍繞動物的訓練,設置角色扮演,讓孩子們體會本領是通過反復實踐獲得的。除了巡園觀光,還有動物舞臺劇,還能參親子極限挑戰(zhàn)和親子角色扮演,這一類的場景具有較高的互動性,比傳統(tǒng)的游園教育更意義。
叢林角色扮演舞臺劇
AR VR黑科技體驗
4、生命教育,感悟為主
大膽安排動物的生老病死生命教育課程,讓孩子與動物之間形成友善關系。此外,還應安排動物和其他動物的關系課程、人與動物的關系思考課程等。
南京紅山森林動物園
對于常去動物園的人來說,熟悉的動物死去是一件讓人心碎的事。前幾天,南京市紅山森林動物園的明猩“樂申”意外死去。
得知樂申離開的消息,很多市民自發(fā)前往猩猩館送別。他們把心里話寫在便利貼上,貼滿了樂申房間里的那扇玻璃。它給了孩子們一次生命的育:“生命如此脆弱,我們需要關愛這些小動物們?!?/span>
5、叢林拓展類,體驗自然環(huán)保
清邁叢林飛躍項目Flight of Gibbons刺激之余安全系數(shù)足夠高,在森林中滑著繩索像長臂猿一樣風馳電掣還有可能看到真的長臂猿,玩過一次就會上癮那些敢于嘗試的孩子都是小勇士。
滑繩體驗
熱帶雨林曾是長臂猿的樂土,為了保護瀕臨消失的長臂猿,Flightof the Gibbon還特別成立了生態(tài)環(huán)保小組,拿出叢林飛躍的部分收益,與當?shù)卮迕褚黄鸨Wo這些可愛的林中精靈,所以這不僅僅是一次刺激之旅,更是一次環(huán)保之旅。